上个星期六下午,平师老同学潇甫、彩琴(琴儿)夫妻俩及小作家儿子刘瞳冒雨来我们展览馆看书画展,顺便给我带来了琴儿刚刚出版的两本散文集,一本是《月色女子》,另一本《指尖的温暖》,我好惊讶,没想到老同学这些年居然这么厉害,儿子去年刚出了一本童话集子,妈妈又出手不凡,并且一出就是两本。以前我偶然见到过琴儿抱出的厚厚的书稿,为她厚重的积累以及细腻的文笔折服,今儿终于见到出版物,仿佛多来了一位老朋友,倍感亲切,但还是习惯性地粗略翻了翻便放在了一边。我一直以为,这是一个浮躁的时代,包括书籍。可是,今个早上,当我终于有时间细心拜读这两本散文集时,我的想法有了一些改变,我忽然觉着,浮躁的好像是我,我脑子里一直是天下大事,是攻关难题,是历史,是社会,是地震,是海啸,是泥石流,是毒奶粉,是高房价;是思考,是推理,是这研究那研究,这规划那规划,唯独没有好好地研究规划自己的日常生活。琴儿的散文,如几前的清茶,似溪中的流水,或是塬上的风、天上的云、树上的蝉、地里的庄稼,总是在轻轻地诉说,诉说着生活的平淡,诉说着岁月的无情。我们是同龄人,又曾经同过学,毕业后也一直在一个县上工作、生活,读琴儿的散文我总能发现自己生活的影子,比如我们共同的塬,共同的川,共同的田家沟,共同的温泉,共同的"高姨"(孩子共同的高奶奶),共同的“跪妈”(街头跪乞的大妈),还有我们共同的老同学,共同感受过的生活变迁,共同经历的风风雨雨......这一切读来都是那么的亲切,也渗透着我们对生活的共同感悟。忽然间,我发现,这些年,我生活得是有些太粗心了,没有用心记录生活里太多细微的真善美以及酸甜苦辣,或者是我根本就没有真正用心生活过,于是,日常生活在我眼里成了过眼云烟,成了烦躁、累赘的代名词,总觉着自己应该离尘俗远点再远点,可多年以后突然发现,自己差点丢掉了一个平凡个体生命生活的本质。琴儿的散文创作告诉我,用心生活了,生活就是文学。琴儿的散文也在提醒着我,生活其实很美好,关键是要用心去发现。
读琴儿的散文,我想起一句名言,生活是一面镜子,你对它笑它就笑,你对它哭它就哭,琴儿认真地笑了,也认真地哭了,她认真地生活了,所以,岁月给予了她该有的丰厚的回报。
评论